
8月15日,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,今年以来,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深入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。上半年,全省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6%。截至7月底,专项行动已直接惠及企业6081家、群众4830人。
建立执法清单,规范执法行为。今年3月,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山西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若干举措》,推动38个省级部门公开380项检查清单,实现“清单之外无权力”。同时,省司法厅推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并公布年度行政检查工作计划,合理确定本单位对同一企业实施行政检查的年度频次上限,以及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边界。目前,已有21个省级行政检查主体公布了行政检查年度频次上限,全省上半年涉企检查总量同比下降36%。在此基础上,修订《山西省行政执法文书格式范本(试行)》,编制4类46项模板,让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,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。
广泛征集线索,积极整改落实。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各种方式,公开向社会征集线索。目前,从12345热线数据和信访事项中,共甄别出136条涉企执法问题线索,且已全部办结。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通过公告渠道收到186条线索,82条有效数据已全部纳入核查程序。各级工作专班统筹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查摆涉企执法问题线索2001条,正逐条落实整改。与此同时,建立“线索—核查—整改—反馈”全链条机制,针对发现的涉企执法问题线索,通过及时制发督办函、意见书、决定书及约谈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等方式,对涉企执法问题进行纠治。
打通监督壁垒,构建长效机制。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我省制定了《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信息共享机制》《司法行政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办法》,建立起信息汇集共享、会商协作和执法监督整改等机制,打通监督壁垒,实现问题线索迅速流转,构建起“预防—监督—惩治—修复”的全链条治理体系,为执法监督插上了翅膀。截至目前,全省各级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共对207件涉企行政复议纠错案件、102件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开展类案分析,挖出执法不规范背后的共性问题。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391件涉嫌违纪违法案件线索,形成有力震慑。
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专项行动通过整治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检查、乱查封等行政执法突出问题,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达到了为经营主体减负增效的目的。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将以此为契机,将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有机结合,用法治思维破解执法难题,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个经营主体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。